路过哈尔滨,在这里呆一天半的时间——前一天凌晨到,第二天中午走。
那还是秋天,不太可能玩雪,问一个哈工大毕业的老同学有哪些地方可以玩,他说了两个:中央大街和冰雪大世界(这可能也是大多数外地人对哈尔滨的第一印象),另外他还补充了一句:“都没下雪你去哈尔滨干嘛?帮我看看母校得了!”
主要是我提前定好从哈尔滨回家的飞机票了,取消要扣七八百块钱,心疼啊!俗话说得好——来都来了,在哈尔滨随便逛逛也挺好啊!于是按原定行程,凌晨3点多的火车到达哈尔滨东站(从丹东来的,硬卧)。时间太早了,住酒店的话得按两天算,为了省钱,去KFC买了杯饮料就稀里糊涂的趴在餐桌上睡到了天亮。
一想到节约了一百多块的住宿费就贼开心,精神抖擞的背着包去赶公交车,花了2块钱坐65路到市一院下车,定的酒店就在索菲亚大教堂附近。这边入住率好像还挺高,去太早别人没退房你也住不了,跟前台商量了把行李先放在那儿,出去玩一会再回来办入住。
那么问题来了,没有雪的哈尔滨,还只有一天时间,我该怎么玩?
首先,根据就近原则,先去距离不到米的索菲亚大广场看看。圣·索菲亚教堂绝对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和城市名片,是一定要看看的。它由俄国人始建于年初,接近年历史了,有过多次重建和维修,是4A景区和二级博物馆,同时也是我国被侵略的一种见证。不过从今年7月3号到明年8月31号期间是进不了教堂里面了,在“保护性修缮”,只能从外面大概看两眼。
中央大街的历史比圣·索菲亚教堂更久,可追溯到年,那时候是真的只有一条街,但是现在是一大片街区,核心的中央大街南起于哈尔滨特别市公署旧址附近,北至松花江畔防洪纪念塔,长约1.5公里,从教堂沿着透笼街和西十四道街走路过去也就几分钟时间。
街上的建筑多为欧式风格,是西方建筑的大杂烩,什么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折衷主义等等风格的建筑多达70余栋,真的有走在异国他乡的感觉。
中央大街的路牌都是中、英、俄三语的,路边最常见的店铺是卖香肠的“秋林”,最常见的零食是“马迭尔冰棍”,就算是寒冬下雪天也阻挡不了游客吃冰棍的热情。然而让我不解的是,马迭尔冰棍作为哈尔滨的特产,它的制造商和厂址却都在北京,难道是我买错了吗?
中央大街走到头是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建于年,纪念前哈尔滨人民战胜了多次洪水。
纪念塔所在的广场与斯大林公园“无缝连接”,公园沿着松花江有近2公里长,可以在广场边看看松花江上的高空喷泉,每天表演12场,分别是6点、7点半、9点、10点半、13点、14点半、16点、17点半、19点、20点、21点和22点。江边游船也很多,乘船畅游松花江是个不错的选择。
站在斯大林公园就可以看见江对岸的太阳岛,冰雪大世界、极地馆也不远,但是我没有过去,感觉这个季节没有必要去,可以在以后的某个冬天,下雪之后的国际冰雪节再来一次,于是我接着再去了两个地方就结束了当天的行程,一个是兆麟公园,一个是关东古巷。
兆麟公园距离斯大林公园也就几百米,始建于年,当时叫“董事会公园”,年抗日名将李兆麟牺牲后葬于园内,公园便改名为兆麟公园。平时的兆麟公园也就是个普通园林,但是每年的1月初到2月底公园会举办“冰灯游园会”,是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那时候就会有很多国内外的游客买门票进去玩。
关东古巷在群力第五大道王府井购物中心楼下,是个展示“关东”民俗风情的地方,仿古的建筑造型,有上下两层楼,以各种美食、特产店铺为主,类似于重庆的洪崖洞和成都的宽窄巷子。每周末在古巷的关东大舞台都有舞蹈、乐器演奏等等节目,可玩性还是挺高的。
由于时间有限,这次在哈尔滨并不能玩尽兴,还有不少地方没去,老同学的母校也没能去看看。第二天睡个懒觉起来就要赶去机场了,以后有机会再去哈尔滨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