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是座“用铁路拉来的城市”。在一八九七年中东铁路开工建设之后的 十年间,哈尔滨一跃成为亚洲 的欧洲侨民聚居地,被称为“东方莫斯科”。当记者留连於松花江北岸太阳岛上一座俄式风格的小楼中,被在此珍藏的从一八九八年哈尔滨开埠至一九四六年这段珍贵的记忆深深吸引,哈尔滨百年历史画卷彷彿在眼前展开。
初冬的太阳岛上,阳光照在刚刚飘落的白雪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因旅遊淡季,岛上略显安静,推开哈尔滨城史文物馆的大门,记者 次与该馆馆长杨伟东见面,一副黑框眼镜,显得文艺範十足,说起中东铁路兴建、哈尔滨开埠的历史,他更是如数家珍。
步入馆内,欧式的吊顶、木质结构的墙壁,在淡黄色灯光的映衬下,每一件藏品在这裏安静的等待着访客前来阅读。地图、帐本、广告牌、糖盒等林林总总的老物件,彷彿都想向到访者述说着它们身上的故事,在不经意间让人回到哈尔滨那个熙熙攘攘充满西洋风情的年代。
馆内虽没有价值连城的古董,但它对於哈尔滨来说价值无可估量。展厅的 部分是中东铁路,在这裏能找到目前为止最早并且保存完好的由中东铁路管理局绘製的中东铁路和哈尔滨市郊地图,发行量只有 十份的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三十五周年工作相册。一九○三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图、一九二二年俄文中东铁路全图、中东铁路机关报、铁路员工证照等珍贵的历史材料,这些都完好地保留了哈尔滨在中东铁路时期的历史印记。
传承历史感受沧桑
杨伟东指着一张一九 年中东铁路管理局出版的《哈尔滨市全图》告诉记者,这张图中标记了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太阳岛”,当时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有很多地方都是由俄国人管理的,地名都是用俄文命名,在之前多幅哈尔滨俄文历史地图裏,太阳岛都还是个无名的岛,在这张图上 次有了它俄文名称,中文含义是“阳光明媚的岛屿”。后来太阳岛也因俄译汉一词多义,“阳光明媚的岛屿”也被翻译成中文名字,就有了“太阳岛”这个名称。
在林林总总的藏品中,每一件都让人留恋,驻足品阅,感受哈尔滨的百年沧桑。翻开一份当时哈尔滨四大饭店之一的新世界饭店的股东名录,从 页翻到 一页,可以发现裏面三教九流包揽社会各界名流,不仅有高官显贵更有清真寺都登记在册。
港青讚叹独特韵味
“挖掘城市历史文化价值,让哈尔滨成为令人尊敬的城市。”这是杨伟东创办城史文物馆的初衷。中东铁路、中央大街、马迭尔宾馆、大罗新百货等历史事件和故事在这裏找到了印证。城史馆馆藏文物分类为中东铁路、哈尔滨外侨档案、哈尔滨西洋音乐史、哈尔滨电影史、历史名人书法墨迹、犹太人在哈尔滨、民族工商业、哈尔滨百年国画等多个系列,一座城市的百科全书和民俗大全在此用实物撰写和记录。
如今这座城史文物馆已是哈尔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对遊客开放。去年夏天,一名在广州上大学的香港青年张然来到太阳岛旅遊,无意间发现了这座文物馆。他说:“这裏的每一件物品都有它独特的美,让人流连忘返,而且它们有很强的代入感,所散发出的浓厚历史气息和文化韵味,让人更迷恋这座城市。 次慕名而来,没想到有这麼大的收穫,有时间希望还会再来品读哈尔滨这段迷人的历史。”(大公报记者于海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