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春节无疑是一年中最盛大、最重要的节日。
在春节,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过年的喜气,人们总是阖家团圆,欢聚一堂,无论一年中经历了怎样的难过与艰辛至少在过年之时能回到家人的身边,回到自己最温暖的港湾。
在街上,总是人流如潮,人人都加入了这场属于中国人民的大狂欢,有团圆的欢笑,有爆竹的轰鸣,更有香喷喷的年夜饭等着家人们围坐。
在刚过去的年春节,疫情毫无征兆地爆发,在整个地球上蔓延,我国很快便成了重灾区,很多人并没有过一个好年就急急忙忙被隔离,大家走亲访友的步伐也停住了,人人自危,都希望这场疫情能赶紧过去。
而在今年,国内的形势已经有所好转,虽然仍不可掉以轻心,但今年回家过年的人数比起去年肯定会大大提升,毕竟有什么能阻止的了与家人团聚的心呢?回想以往的每年春节,最必不可少的就是吃年夜饭的时候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收看我国的春节联欢晚会。
春节联欢晚会作为每年的经典,其中涌现出了很多诸如《扶不扶》、《如此包装》、《红高粱模特队》等等令人爆笑不止却又深刻反映现实的小品,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在春晚的舞台上,无数演员成名,走向了大众的视野。
而春晚作为我国的经典,始于年,它的诞生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种种波澜才出现在电视机的荧幕上,同大家见面。
临危受命,只争朝夕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而对于当时春晚的筹备人员来说,时间仅仅只有宝贵的不到四个月时间。
当时正是年的11月,黄一鹤导演临危受命,收到了来自王枫台长的任务——筹备年的春节联欢晚会。
在此之前,是没有现场春节联欢晚会这一概念的,此前自年有了迎新春文艺晚会,也就是春晚的前身,可那时的形式采取的是提前录制完毕,再将其在荧幕上进行播出。
没有类似的经验,一时间令黄一鹤也摸不着头脑,虽说他从事的是编导工作,可是这样艰巨的任务还是头一遭。
黄一鹤深谙光靠自己的能力是策划不出来一份令导演满意的答卷的,所以他决定寻求邓在军、杨勇、郭璐璐三人。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四人很快开始了关于晚会如何进行的讨论。
这四人中,各有各擅长的领域,你提意见我做分析,强强联合,为第一届春晚奠定了一个稳固的基础。
在一番商榷之后,黄一鹤大胆地向王枫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次晚会采取现场直播的形式,这样可以增加与观众的互动,让观众身临其境,更有参与感。
在此前的晚会,均是采取的录播形式,因为这样即使出了什么茬子也能及时补救,可是直播就不同了,一点的错误都会瞬间暴露在全国人民的眼里,瞬间被放大无数倍。所以,直播既是创新,又是一项不小的挑战,最终王枫还是采取了这一建议,允许通过这种方式来策划晚会。
既然是直播,就要加强观众的参与感,而正是为了达成这个目的。黄一鹤想到了一个妙招——通过电话点播,有奖猜谜的形式来使观众朋友们踊跃参加进来,这样的话观众的参与感被大大提升了,他们精心策划的晚会也更加容易获得大众接受。
精挑细选,万里挑一
既然确定了晚会的形式,接下来就要定下来参演的人选了。在主持人的甄选中,黄一鹤很快便意识到了,既然要打破过去的刻板印象,就要用舞台上的新鲜血液来主持,这样才能剑走偏锋,更加贴近大众的生活。
最先被黄一鹤敲定的二位,是相声演员马季与姜昆,这两人风格风趣幽默,诙谐讨喜,同时也很会插科打诨,带动气氛,更能引起观众的兴趣。
而哑剧演员王景愚,沉着仔细,能够很好地控制住局面,具有相当了得的控场能力。最后一位则是本次晚会唯一的女主持人——刘晓庆,彼时的刘晓庆风华绝代,性格活泼思想跳跃,是进行主持的不二人选。而负责报幕的人员,则是拥有超凡记忆力的赵忠祥。
就这样,主持人敲定了,四个人各有各的特色,看着他们各自的样子,黄一鹤心里有十足的把握这次晚会一定能圆满成功,让自己不负众望。而本次晚会既然是追求新颖,那自然要有不一样的开场。
为了达到焕然一新的效果,文艺部的工作人员们加班加点,用堆满了一整个屋子的画纸一帧一帧地手工绘制出了四位主持人拜年的画面,做成了一段幽默风趣的动画片。
而这短短时长的动画,却费了绘制人员九牛二虎之力,整整一个月都没有怎么合眼,不断加班加点才做出来了这样一段动画。
对于表演服装,虽说是精挑细选的,但是终归没有如今衣裳这般华丽,只能一切从简,能达到良好的节目效果就可以了。
而当时也正是因为节目里各位演职人员平易近人的打扮,才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收获了一致的好评,甚至连刘晓庆穿的那件外套还引起了不小的热度,大家争相购买,想赶上当时的新潮风尚。
主持人选完了,该选择节目和表演者了。而在经过长时间的挑选与斟酌后,一份节目单最终被策划了出来。
因为这是第一次以这样的形式进行表演,演出内容主要为相声、歌曲、京剧、武术等,而当年因为人手不足的问题,其实很多节目的参演者都有重复。
例如李文华和姜昆,曾经连着表演了《错走了这一步》、《对口词》以及《战士之歌》;郑绪岚连续高歌三首《牧羊曲》、《大海啊,故乡》以及《太阳岛上》;马季也连续演出相声《山村小景》、《小小雷锋》以及《说一不二》。
不过要论之最,那自然是连续献唱7曲的李谷一老师。
一曲绕梁,一面惊鸿
说起春晚,必不可少的就是每年结束之时的《难忘今宵》,而在当时第一届春晚却并非如此。随着李谷一老师独唱的《拜年歌》,我国第一次春节联欢晚会热热闹闹地拉开了帷幕。
在这次晚会中,有着索宝立、牟玄甫合唱的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斯琴高娃、严顺开表演的《逛厂甸》,也有着王景愚表演哑剧《吃鸡》,这出哑剧曾让总理啼笑皆非,后来却被扣上了资本主义的帽子,这让王景愚久久不能释怀,直到年,他才再次有机会将这出尘封已久的剧献给现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
而撑起了当年春晚歌唱界半壁江山的,则是我们的李谷一老师。其中最受人争议,却也最被人们期待的无疑是她最后那一首《乡恋》。
要知道,当年的《乡恋》可是禁歌。在年随着《三峡传说》爆火的《乡恋》,风靡大江南北,传唱度极高。
可是好景不长,在《乡恋》的演唱中,李谷一除去了气声唱法,与当时流行的革命歌曲风格相去甚远,不少人批评它灰暗,颓废,扣上了“靡靡之音”的帽子。
李谷一当然不甘,她也试图辩解,可是一张嘴怎么说得过那么多人,即使她再怎么想鸣不平也没有办法,她那微弱的声音瞬间被铺天盖地的谩骂所碾压。
于是,《乡恋》被禁止了,这首红极一时的歌曲就这样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可正是由于当时的观众点播机制,不少人点名道姓要求李谷一再次演唱这首《乡恋》。
可这是禁曲啊,如果就这样播放出去,那岂不是犯下了滔天大罪。黄一鹤可不敢擅作主张,这种敏感的问题一旦失误便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他赶紧去向当时在场的国家广播电视部部长吴冷西请示。而吴冷西思索再三,最终选择了同意由李谷一在春晚这样的全国性大舞台演唱《乡恋》。
“我的情爱,我的美梦,永远留在你的怀中。明天就要来临,却难得和你相逢,只有风儿,送去我的一片深情”。伴随着李谷一温柔婉转的声线,一曲《乡恋》婉婉道来,如听仙乐耳暂明。
其实当时被批判的不是《乡恋》,而是超出人们传统认知的新唱法,新事物的产生总是经历着曲折的过程,而这种新的演唱方式、新的文艺样式虽然在当时不被看好,被无数声音批判,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越来越认识到了,要百花齐放,要开枝散叶,不能墨守陈规,不接受新的东西。
李谷一的歌曲,无疑在春晚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春节联欢晚会也在这一年被正式命名,并且成为了每年的惯例,一直延续到了如今。
小结:
春晚作为我国的特色节目,早已随着节日一起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如同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春节里看春晚对于很多人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它早已不止是一出节目,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标志,它象征着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人们共同欢聚一堂祝愿着新年新气象。
而如今的春晚,不止有下里巴人,也有阳春白雪,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能在春晚中找到自己的文化归属感。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结合了时事来向大家灌输新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全国人民都能够在春晚中感受国家激昂向上的活力,展现中华民族活泼自信的风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