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夜自习室:智能共享营业模式走红
晚上11点30分,李沧区一家自习室的书桌上还亮着灯光,在建筑行业工作的张顺超正在堆满资料的书桌前埋头苦学。今年,他计划通过考试拿到一级造价师证书。
张顺超所在的自习室是一家付费且无人值守的24小时共享自习室,该自习室的经营者魏源这样描述他所从事的行业:“就业压力大、公共资源不足等因素催生出付费自习室,后来,付费自习室的数量越来越多,行业的‘内卷’又促使我们不断提升服务、降低成本,无人值守的24小时自习室应运而生。”
市场商机已来,行业前景可期。像魏源一样,一些经营者陆续进场收费自习室行业,不断创新智能共享营业模式,各自探索更多元的盈利或转型方法。
24小时营业,自习者与经营者的共同选择
“逢考必过”自习室位于市北区青建太阳岛的商务楼,面积有平方米。“一年中,刚刚过去的暑期生意最为火爆,32个座位没有空位。自习者临时过来,只能碰碰运气。”该自习室的经营者吕冉介绍。记者随机采访了解到,此处的自习者主要是备战专业资格证、公务员考试以及遇到邻居装修前来自习的自由职业者、高中生。
在青建太阳岛,目前有“一苇”“青柠”“三味书斋”等7家共享自习室,面积在-平方米之间,内部设有键盘区、静音区、暗室等区域,配有打印机、文具、充电宝等增值服务,也有满墙祈福“成功上岸”的便利贴。
据调查,预收会员费是共享自习室的主要盈利来源,经营者往往通过单次体验卡、日卡等低价消费吸引新客到店体验,同时推出月卡、季卡、年卡等优惠活动以期自习者“长驻”。大众点评App数据显示,青岛尚在营业状态的收费自习室近家,遍布各个区市。其中,满足24小时营业条件的自习室有家,24小时营业已是该行业的主流经营模式。
市政协委员、青岛骥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舜尧曾在多地调研过付费自习室行业。他认为,付费自习室的本质是售卖空间和时间,行业的火爆源于时代需求。一方面,社会竞争加剧,用人单位的要求“水涨船高”,年轻人充电学习的压力与动力增强,对学习空间质量的需求随之升级。与此同时,公共学习空间资源的不足也开始显现。公共图书馆坐席数有限,再加上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就供不应求的座位更成了稀缺资源。反观收费自习室,能够给自习者提供更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加个性化的时间选择。
外溢的需求被商家及时捕捉,不少创业者嗅到商机后纷纷入局。作为青岛首家无人值守的24小时自习室,“一席”自习室店面从年的43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平方米,并且陆续在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开设了分店。谈起选择无人值守模式,该自习室的经营者魏源说:“商家首先考虑的是投入与产出比例。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同样的场地如果被24小时利用,可以进一步增加收入,投入智能设备后还可以实现无人值守,节约用人成本。”
“一席”自习室的经营模式得到了市场的肯定。魏源告诉记者:“四家店的会员人数在人左右,每到寒暑假或各类考试密集的高峰期,自习室更是一座难求。”大众点评App8月13日的“一席”自习室销售记录印证了魏源的说法,当日“一席”自习室价格为19.9元的单日卡年销售量为张,价格为10.9元的首次体验卡销售量为张。
无人值守,一切交给智能
“加油鸭”24小时自习室的老板兼客服杜燕娜向记者展示门店的专用小程序:“顾客可以在小程序首页看到门店的座位分布图,然后按照日期预订空位。线上缴费后,顾客只需在小程序上点击‘开门’,便可进入自习室。”
记者走访李沧区的“西柚”“番茄”等自习室看到,这些无人值守的自习室均安装了智能预约系统和设备,顾客可以在小程序上远程预订座位、支付费用,到店后使用密码开门。预定时间结束前10分钟,系统还会向顾客发送手机提醒信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软件公司加入自习室行业,专门为经营者开发线上运营系统。以天津“好约侠”软件定制开发公司为例,该公司可为商家提供基础、进阶、高级三种不同功能的自主预约系统,价格从元到元不等,还可以根据所选系统提供智能门控、灯控、网关、打印机等硬件设施。“我们已与青岛的13个品牌自习室达成合作。”该公司青岛地区负责人介绍,“消费流程都是自助操控,商家定时安排保洁人员上楼打扫即可。”
租一间房装修为自习室,每天打扫一次卫生,然后远程开店,这种高复制性且低门槛的创业模式让创业者一股脑儿地涌入。
作为“逢考必过”自习室的经营者,吕冉在暑期获得了可观的收入,但两年的开店经验告诉她:暑期结束后,迎来的将是漫漫长冬。
“智能化降低了一大笔人工成本,但泾渭分明的淡旺季却让我大伤脑筋。”吕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青建太阳岛南向办公楼月租金约元,每月水、电固定支出约0元,再加上免费咖啡、纸巾等消耗品,每月至少支出元,而均摊到32个座位,每月营收需达到元/座才能勉强收支平衡。但暑期过后,自习室仅有8个座位被预订,大部分座位闲置,自习室入不敷出。这样的现实摆在吕冉面前,让她不得不面对年底自习室的租房合约到期后该何去何从的问题。
共享自习室进入3.0时代
自习室出让或转行并非是吕冉的个案遭遇,在疫情和竞争的多重压力下,共享自习室正处于新的十字路口。
“仅提供单纯的学习空间已无法满足自习者需求,自习室盈利模式单一的弊端也日益凸显。”一位自习室经营者告诉记者,如何在自习室行业中脱颖而出,获得长久不衰的竞争力和生命力,是每一个付费自习室经营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行业内,年被称为“付费自习室元年”。付费自习室首先在一线城市爆红,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已拥有如“去K书”“StudyWithMe自习室”“散人研习社”等不少知名连锁品牌。记者采访发现,“有人值守”恰恰是这些一线城市付费自习室区别于青岛付费自习室的明显特征,提供优质的社群服务是这些自习室成功的底层逻辑。
以年4月在上海成立的“时不我待”自习馆为例。作为上海第一家自习室,经营者一开始就秉持着以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为核心的理念,不断进行产品迭代。记者从“时不我待”自习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0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