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太阳岛 >> 太阳岛资源 >> 正文 >> 正文

深一度丨哈尔滨雪雕大工匠人才梯队

来源:太阳岛 时间:2025/2/18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 http://www.zherpaint.com/ylbj/zqys/m/1081.html
从在太阳岛上堆雪人萌芽的中国雪雕艺术,是哈尔滨人创造的“雪的智慧”,这种智慧源源不断地为哈尔滨乃至全国“推送”了一批批优秀的雪雕作品,还有人才。刚刚试开园的第33届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已经制作完成了70余组雪雕,这些雪雕的设计者、制作者甚至是力工,既有熟悉的老面孔,也有“后浪”闪现。张宁阁、贾士元、殷晓实、董晓波……我国第一代雪雕艺术创作者们已从当年青涩的“文青”,变成迈进中老年门槛的“大叔”,时代竞速下的雪艺传承走到了“十字路口”。老雪匠们不吝才华,正努力将手中的雪铲,传递给一代代新人。年过七旬仍坚持做雪雕到的老唐、59岁仍带领百人队伍奋战在现场的张工、45岁从农村走出来现在有车有房的张氏兄弟、37岁自己开了雕刻公司可以独当一面的胜子……雪雕大工匠是我们这个以冰雪为荣的城市的稀缺人才,“后浪”涌动中,“人才梯队”正在形成。摘下“面罩”,老“雪匠”有着雪一般纯净的笑容,很难想像他已经56岁戴着全脸遮挡的“脸基尼”和墨镜,站在33米高的主塑“华夏神龙”顶端作业,贾士元小心翼翼地用木板和雪铲修整神龙的眼睛。细碎的雪块和雪沫不断向他头上、身上袭来,嘴里呵出的热气遇到雪沫,很快将墨镜片浸得模糊一片,但贾士元手上的动作却没有一丝松懈。走下主塑,贾士元黑色的“脸基尼“和墨镜让他很像漫威大片儿里的“美国队长”。摘下““脸基尼“,这位老“雪匠”有着雪一般纯净的笑容,很难想像他已经56岁。第33届太阳岛雪博会让5支施工队的大“雪匠”们又齐聚太阳岛,许多都是老面孔,见面的招呼就是用雪铲互相碰一下,兄弟们又来了,又都年长了一岁,“咋样,儿子娶媳妇了?”这是他们寒暄的日常。贾士元所在的施工队是为雪博会大、中型主塑进行设计制作的,队员有人。这支队伍。用“聚是一团是散是满天星”来形容平时的状态比较贴切。每年12月初,队员们就从长春、大连、绥化等四面八方归队,次年1月以后,队员们就依依惜别回到各自的家乡、各自的岗位,他们有的是装修、装饰行业的小老板,或是雕塑师,或是开美术社的……这支队伍内部如果要细分,可以分出“哈尔滨帮”、“长春帮”、“绥化帮”、“大连帮”、“内蒙古帮”。“绥化帮”人最多,超过了“哈尔滨帮”。因为当年为雪博会第一次组队时,多数手艺人都是从绥化赶来的。这支队伍的头儿,就是雪博会的总设计师张宁阁。平均年龄47岁,施工队里连力工都至少有10年经验起初,哈尔滨的“雪雕一代“只有四个人,张宁阁、贾士元、殷晓实、董晓波。他们都是各自单位的美工或宣传员。到太阳岛参加雪雕比赛让他们相识了。当年没有交通工具,冬季到太阳岛上做雪雕都是走冰面过江,贾士元掉到清沟里两、三次。年年参赛,又互相欣赏,4个人就组成了一个团队,拿奖拿到手软。仅管参加了33年的雪博会制作,他们都没有离开“体制内”。他们各自的单位不但给他们开“绿灯”,还都以他们为荣、非常支持他们做雪雕。如今,“四人团”中张宁阁和殷晓实已经59岁,贾士元56岁,董晓波则在65岁那年封铲退休。由这四位“大叔”发展起来的哈市最大冰雪雕施工队,平均年龄47岁。除了雕刻师,施工队中力工占了3/4。施工队伍里连力工都是至少有10年经验了。干得久了,悟性好的力工也能雕刻。全国有冰雪雕资格证的不足30人,老雪匠投入大量精力培训新人,雪雕改变了他们的人生做冰雕雪塑的,也有资格证。目前,我国有轻工部颁发“中国冰雪雕刻师证”的不足30人。其中哈尔滨就有20多人,多数都年过五旬。目前,这个资格证已停止颁发,更显稀缺和珍贵。“雪雕二代”中许多人都没有证,但他们在“雪雕一代”师傅们的悉心培养下,从一点不会学起,已经能独当一面。周宏波、周艳志和李胜龙就是。长春农民周宏波、周艳志是亲兄弟。周宏波因为从小喜欢美术,在长春开了一家小美术装饰部。一次偶然机会,贾士元到长春制作雪雕,住的宾馆就在周宏波的美术装饰部楼上。贾士元看周宏波有美术功底,雪雕又很感兴趣,就带他入了行。很快,周宏波又推荐他在家务农的弟弟周艳波也来哈尔滨做雪雕。从一点儿不会到成为太阳岛雪博会上数一数二、能独立带队伍的雕刻高手,雪雕不仅让周氏兄弟走出了农村,开阔了视野,还重塑了人生。如今,周氏兄弟有房有车,有了自己的装饰公司,非冰雪季他们是“人前显贵”的小老板。37岁的李胜龙原本是大连的放羊娃。10多年前,他背着一个破书包四处打工,在沈阳一家工艺美术厂找到了一份雕刻人像的稳定工作。但不安份的李胜龙听说哈尔滨雪雕行业很红火,就自己跑到太阳岛上找施工队。很幸运,当年李胜龙遇到了“雪雕一代”中的董晓波。李胜龙怀着恳切的心情对董晓波说:“老师,我很喜欢雪雕,你能收下我吗?我想跟你学”。董晓波将信将疑地看着眼前的小伙子,半天才说:“那你试试吧”。就这样,董晓波成了李胜龙的第一任老师。当年,李胜龙在哈尔滨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但肯吃苦、悟性好让他很快在雪雕行业立住了脚。如今,他的老师董晓波已经退休。李胜龙则有了自己的雕塑公司,每年10月至12月他就不再接活儿,而是专程来太阳岛归队做雪雕。李胜龙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最感谢的是我的老师们,是雪雕改变了我的人生。”几位老雪匠的眼睛一刻都没有离开过徒弟,他们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雪雕师做雪雕是份苦差,没有热爱和执着坚持不下来。在零下20多度的环境里,穿上厚厚的衣服,一干就是八九个小时,一天下来,里边的衣服常被汗浸透,而帽子和棉衣则被层层冰霜覆盖。每年,张宁阁招新人,不管是雕刻师还是力工,有几个必备条件:爱好雪雕、体力好、不能恐高。张宁阁说:“主塑三、四十米,有几层楼高,要分层雕刻不能像冰雕那样搭脚手架。晕高不行。雪雕的制作过程很苦,绝不能偷懒,否则会冻伤”,张宁阁说。刚开始那几年,由于经验不足,有工人从雪塑上掉下来。好在雪雕与钢筯水泥的土木工程不同,下面有残雪保护,危险性不大,工人只是受了轻伤。老雪匠们虽然各自有对艺术的不同看法,但在培训新人上思想高度统一。“培养人才不单单是师傅带徒弟做点雪雕这么简单,我们还要教他们会独立设计、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贾士元说。所以,师傅们都鼓励徒弟们参加各种雪雕比赛,来全面锻炼自己。即便是在采访过程中,几位老雪匠的眼睛也一刻都没有离开过正在雪雕上施工的徒弟们。他们不时地告诉徒弟们该如何作业,还常近距离做示范。老雪匠都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雪雕师。在他们的眼中,雪雕就是生命的一部分,雪雕给了他们自豪与荣耀,更给了他不畏艰难的性格。为了培养新人,老雪匠们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不久前,周宏波就是在老师的资助和指导下在俄罗斯参加了雪雕大赛,还获得了一等奖。能做雪雕的施工队伍越来越多,今年太阳岛上有5支队伍在共同制作雪雕我国雪雕制作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今年,哈尔滨周边及吉林、河北等省许多城市都在发展雪雕队伍,“价格战”也愈演愈烈。哈尔滨的老雪匠们在培养一流的施工队同时,也担心队伍里的人才青黄不接或人才外流。贾士元曾在大学里教过冰雪艺术课,有一年他带学生来雪博会实习,希望学生们能留下来几个,但第二年,这些学生一个没留下,这成了老贾的遗憾。好在,现在哈尔滨能做雪雕的施工队伍越来越多,今年太阳岛就有5支队伍在竞技。为本届雪博会制作《世纪回眸》、《金牛迎春》等雪雕的一支40多人的施工队是新组建的,平均年龄才30多岁,这支队伍中已经有了两名职高毕业学美术的90后。在刚刚结束的省雪雕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施工队,也是一支年轻队伍,三位队员均30出头,他们在省内小有名气,”邀约“不断。多支队伍竞技,更丰富了雪博会的艺术表现形式,让雪雕作品更各具特色。对冰雪的热爱和执着,让老雪匠们还在坚持着,看着队伍中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后继有人让他们更有干劲,“感觉冬天不出来,生命中就缺少什么”。只要你来哈尔滨就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冰城街头,无处不在的大工匠。来源:哈尔滨新闻网记者:张鸣霄手机记者:伊人风景溪水哈尔王轻舞飞扬峻岭编辑:刘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5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