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上的旅游轮渡
本次出行在黑龙江体验了两座城市,一座大庆、一座哈尔滨。一座感受偏好,一座感受偏差。今天先讲感受偏好的城市——哈尔滨。
在6月份发表的黑龙江旅游产业分析一文中,旅行实验室曾提出如下观点:
黑龙江不存在基础配套不足的问题。哈尔滨的住宿产业全省一枝独秀,不是发展的结果,而是收缩的结果。雪乡事件表面是政府管理问题,本质上是心态问题和眼界问题。黑龙江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旅游产业正在清洗蜕变过程中,未来有形成南云南、北黑龙江的可能。
松花江畔的广场舞,已经被哈尔滨的大妈大爷们进化成了角色扮演
实地走过一圈再来看,配套问题惨被打脸;收缩的不仅仅是住宿,也不仅仅是旅游产业,而是整个社会;哈尔滨旅游已经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甚至某些方面可以作为其它地区的发展旅游的榜样。
那么,哈尔滨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处在什么地位?对标云南够不够格?
哈尔滨旅游与黑龙江旅游的关系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逐一详解。
/
中央大街已成旅游街区典范
中央大街的门面,有种梦幻效果
中央大街可以说是哈尔滨兴盛发达的产物和见证,历经百多年风采依然。由于自建立之初就是商业街,因此不论是外在的格局、建筑,还是内在的精神、风韵都有世纪的痕迹和百年的醇厚。这在全国商业街区中是难得的。
北京前门大街底子就差,还给改了个面目全非。上海南京路现代建筑太多,气韵早就被破坏了。天津滨江道也是现代建筑多,老建筑存留较好的五大道、解放北路都不是商业街。广州北京路和上下九过于市井,建筑水准和街道格局都有明显差距。
中央大街的小摊贩都成了一种风景
当下运营的效果中央大街也是人情味和卖相兼具的,这又是一种难得。街道空间赏心悦目,商业环境宜人的同时,夜间大街在不同的段落还有演出。街道成了露天剧场,游客和顾客都成了观众。
旅游的发展趋势是从观光向体验转变,而中央大街这种设置,恰恰提供了一种无缝迭代升级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之中给了游客很大的满足感,也和国内其他商业街拉开了差距。
/
街区成了舞台,游客也可以是主角
马迭尔旅馆阳台上的演出,都是比较养眼的表演
马迭尔旅馆专门把一个阳台改成了舞台,有弹唱、歌曲、舞蹈等演出,引得很多人驻足观看。而在现场灯光变幻之下,驻足观看者本身也成为了风景。
一对情侣虽然是观众,却也同时仿佛站在了舞台中心
一家四口,母女随着音乐起舞,父女专心旁观
一位兄弟拍完节目,迫不及待在现场就开始看回放
这些人因为看表演聚集在了一起,又共同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一个并不复杂的举措,激活了整段街区。
独自起舞也是一种美丽
除了有组织的演出,也有一些爱好者自发到中央大街上表演。比如上图这对舞者,自己跳的非常认真,后来还吸引了游客随着起舞。虽然游客比划了两下就放弃了,但这不就是一种在特定情境下的体验么?
也许,多年以后,游客想起哈尔滨,首先出现在脑海中的就是自己在中央大街上起舞的片段。这种影响是单纯逛商业街永远无法达到的。
/
商业设施独特,提升街区魅力
虽然现在的塔道斯西餐厅和原本的塔道斯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但并不妨碍它的招牌在夜色中继续绽放光芒
中国商业街最大的问题是同一性太强大,品牌一样、街区外观雷同,因此大部分商业街并不具备旅游价值。而中央大街则靠特有历史建筑、特有地方品牌以及独特装修风格具有很强的新鲜感和观赏性。
马迭尔冷饮厅总是需要排队的
而且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品尝,其中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就是马迭尔雪糕了。依靠即时体验和纯正血统,马迪尔雪糕的风头完全盖过了哈尔滨另一个招牌食品红肠。
虽然在哈尔滨遍地都是马迭尔,但是中央大街马迭尔旅馆这家店无疑是最受欢迎的,门口排队也成了中央大街上的一景。这景甚至可以堪称中央大街以至哈尔滨旅游的象征。
这类超级热门单品,应该是所有商业街梦寐以求,甚至也应该是所谓特色小镇梦寐以求的。因为,很多游客会因为马迪尔雪糕把遥远的哈尔滨具象化,并且更容易诱发实际的出行。
虽然这些摊档应该是统一制作的,但依然具备很好的视觉效果,这也是一个奇迹了
可能是由于有老品牌的样子摆在那里,中央大街上小摊的视觉效果也具备很高的水准。
商业街主街一侧有如此集中的摊贩营业,在我记忆中哈尔滨也是独一份。此举必然会增加管理难度,也会增加环卫等工作的复杂性,但无疑会让中央大街更有烟火气和人情味,并进一步增加了景观的丰富性。
这样的布置无疑也是值得很多商业街学习的。
国庆前夕,很多商铺自发地展示国旗,甚至不惜把自己橱窗遮挡了
中央大街外延丰富,旅游体验多样
中央大街不仅仅自身具有旅游价值,且由于地处哈尔滨核心城区,周边也有大量历史遗存,让旅游线路具有很好的扩展性。
中央大街、松花江、松花江大桥、索菲亚教堂、太阳岛、中华巴洛克街区,这些足够排满一天的行程了。而且5A景区太阳岛已经由收费改为了免费,为了吸引游客,当地政府不论是姿态还是举措,都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
国庆期间的绥满铁路松花江铁路桥成了国旗大桥
哈尔滨位于北纬45度,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大都市,自然环境具有独特性。城市发展过程中又受到沙俄较强影响,面貌和格局也具有独特性。中央大街与太阳岛仅仅一江之隔,一个人文一个自然,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松花江两岸间的交通串联也很丰富,可以徒步过桥,可以乘坐渡轮,还可以坐索道。这种交通配置,也就比现在红透半边天的重庆少了一个可以穿房子的轨道交通。
水上渡轮,桥上行人,这也是一种立体交通
滨州铁路松花江大桥本身也是一个很值得一游的景点。
新旧两座大桥并列在松花江上
守桥的小亭子,也是一个景观,这颜色应该是后涂的
滨州铁路东侧的道外区,还有一片号称中华巴洛克的街区。算是民国初期兴建的西洋风格建筑,类似建筑在中国其他城市也有出现,但以中华巴洛克命名,大片街区风格统一并且保留至今的,也只有哈尔滨了。
哈尔滨还专门开发了一个旅游区域,命名为“老道外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景区”,不过这个景区的开发状况并不好,甚至可以称为哈尔滨旅游的背面。
/
保护不力,开发跑偏,旅游产业核心价值被削弱
景区外面未修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
中央大街拍摄时是夜晚,道外拍摄时是白天,但作为历史街区来说,中央大街现在是白天,道外是夜晚。
在穿过高大的住宅楼后,首先看到的是上图这样的建筑,这让我对这片街区有了很高的期望。结果没想到,还没开始,高潮已经结束了。
景阳街上的老建筑被现代住宅压制得完全没有了存在感
所谓的中华巴洛克景区的主体竟然是收藏市场,修饰得簇新的背街院落成了商贩方便的地方。另外几条街也是毫无特色的商业街,不要说和中央大街比,就是和人来人往的铁路桥比,也是没有什么人气。
还有一些街区和建筑被围挡遮住在修整,但收藏市场附近应该是修整完的样子。历史感、岁月痕迹,都荡然无存。旅游的价值也被大大削弱,游客要的是能够体验不同的生活,而不是一个看不到历史的主题公园。
而且道外巴洛克似乎没有找到自己的运营主题,最少收藏市场和各种饮食小店是撑不起任何主题的。
/
哈尔滨旅游如今的成绩,是黑龙江产业收缩的结果
离开巴洛克景区想在周边转转,北马路被封,就沿着中马路往中央大街方向走。结果又发现了上图这一新世界。
城市核心地带有这样的装修建材一条街还不算太意外,但一座省会城市在核心地带有这样的市容却让人多少有些惊奇。
不要误会,这楼和哈工大没有什么关系
从建筑看也是有历史有价值的,但保护和维护就完全谈不上了。更让人不解的是道路受损严重,大段的道路看不到铺装路面,街边卫生状况也很差,似乎这里是市政触及不到的地方。
从全国八个陆地存在边境线的边疆省份旅游产业数据看,黑龙江旅游产业指数最低,在31省市中位列第27位。对标云南的话,差距最大的是代表基础配套的住宿指数。
确实,黑龙江经济多年增长乏力,基础设施建设也出现了很多亏空,这点会在写大庆的文章里专门叙述,这里就不展开讲了。作为省会的哈尔滨,存在市政维护欠缺的问题,也算有情可原。
中马路的窘状,是这种欠缺的外在表现。
上面这个长长长的表格,可以充分表现黑龙江旅游产业15年来发展的速度。
、、黑龙江旅游收入都比贵州多很多,年更是贵州旅游收入的一倍。但是年被超越,年开始差距被大幅度拉开。而年、年黑龙江统计数据挤水分,旅游收入大幅度回落,从此和贵州相比就是天差地别。
表格上还有一个趋势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