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有个全家都有空的长长假期,家长总是希望能带孩子外出远行走走看看,一起欣赏一下外面世界的美好。
但过去有过几次经历中发现,孩子游玩时的兴趣点和大人有些差异。
有一次一位朋友带孩子去太阳岛度假村,边上就是朱家角古镇。车经停正好是午饭时间,妈妈想带孩子一起逛逛古镇小街。但两个男孩进了古镇才5分钟就吵着要走,不喜欢逛街。最后一家人随便找了一间农家乐对付了一顿便餐就匆匆离开了。
还有一次我们带孩子去海边,有一条很美的海岸线,但孩子却不想沿海岸线走走看看美丽的海景。最后只好兵分两路,爸爸带孩子离开那儿,我一个人独自欣赏大好风光。
年幼孩子和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一样?究竟如何能结合他们和我们的兴趣,让行程更完美呢?
孩子喜欢观察微观事物
孩子的视野比我们小。
我现在还有印象,5岁时父亲带我去北京,一个冬天我们一起去看九龙壁。出发前爸爸妈妈给我描述了这块壮观的墙,让我很期待。但到了那儿,我发现自己又矮又小,其实看不全大的画面,只能看到眼前的碎片化的视觉色块,和支离破碎的龙身的一部分。
还有回音壁,当爸爸妈妈去另一头和我玩回声游戏的时候,我几乎看不见他们人在哪里,甚至在担心自己走丢了,当听到熟悉的爸爸妈妈的声音从好远的地方传来,变得轻轻的,更让我心慌,根本没有心思玩这个回声的游戏。
其实回想起来,现在看起来很小的地方,往往在我们小时候的印象中却很大。所以孩子的视野和大人不一样。他们对宽广的场景比较难以把握整体感知。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在无边无际的美丽海滩上,我们在欣赏云卷云舒,潮起潮落,碧海金沙,孩子则更喜欢专注地蹲在一边拾小贝壳,玩沙子,踩浪花,看小螃蟹。
在树林草地上,孩子们也对看蚂蚁搬家,观察蜘蛛结网,和扑蝴蝶这样的微观景象兴趣浓厚得多。他们总是会蹲下身去寻找细小事物。
所以在我们自己欣赏宽阔景致的时候,要了解孩子可能感知不到风景的全貌,也比较难把握远景,因此无法欣赏。
那次的海岸风景线就是从山上往下看海,对孩子来说又宽阔又遥远,难以欣赏。
爸爸带孩子离开后,他们去海边游泳戏水玩沙子,一连几个小时孩子都乐不思蜀。
所以同样的景观,可以给孩子专门安排适合他感知美景的方式来游玩。
多感官刺激,游戏性强的更适合孩子
我有一次问孩子,是不是喜欢爬山。
他说,他喜欢爬陡峭的,石头比较乱,比较天然的,不喜欢爬齐整的石阶。
因为这样爬山更有挑战和未知,更有游戏的感觉。
这也是孩子在外出游玩时想要寻求的。
所以在上文例子中,相对于无所事事的海边漫步而言,搬沙子,玩水,游泳,这些活动可以刺激触觉,味觉,充分感受水,沙子和水花,给孩子带来更丰富的体验。
在逛古镇的时候,孩子也容易觉得活动量少。
可以让孩子自己逛一下,选一个有趣的有少量运动量的小玩具玩,比如竹蜻蜓。
可以买个麦芽糖搅一下试试。
可以让孩子拿上地图找路记路,认路带路。
可以让孩子找一个好角度,画一画,试着写生。
可以喂一下小动物,小鱼。
我发现不管孩子平时是不是对动物感兴趣,动物丰富的表情,各种有趣的行为,都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可以允许孩子去看和碰一切他们觉得新鲜的小玩艺儿。
木雕,扇子,珠子,旧书,小鸟小鱼,这些小东西,一般比亭廊建筑小桥流水这些我们大人眼中的美景更吸引孩子。
比起大人的闲逛,孩子更喜欢不闲的逛法。而不是走马观花,注意力涣散。因为孩子需要更持久地集中注意力来获得投入的快感。
引人入胜的故事,能满足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
人人都喜欢听故事,孩子的想象力比我们更丰富,所以故事对他们来说总是更有吸引力和真实感。
刻在石碑上的故事过于矜持,我们可以把它转成更生动的叙述。
孩子们的求知欲都十分旺盛,我们还可以顺带着给他们介绍相关的历史,文化,自然知识。
记得去野生动物园,介绍中说到蜂蜜熊,也就是马来熊的时候,把它们过的那种舒适日子,描述的绘声绘色。它们生活在没有天敌的地方,气候宜人,常年有蜂蜜当主食。马来熊幸福的故事,孩子听得津津有味。进了园子就迫不及待要找它的踪迹。
所以引人遐想的故事和描述也会让孩子产生浓厚的兴趣。
结语
以上就是和孩子外出时,让孩子玩得更尽兴的几招。
长假还有几天,不妨一起来试试。有用没用,可以来这里切磋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