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哈尔滨”,引人思绪更多的是上世纪的“远东小巴黎”,给人带来的无限遐想,历史名城、英雄之城、音乐之都、冰雕世界、浪漫之地、美食之帮、凡此种种都不为过,名副其实,一个城市集如此大雅与美名,是不多见的,有历史有故事有风情,是我向往的城市,是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看你千遍不厌倦的城市,是处处散发着无穷魅力,令人神往的美城,其实我与哈尔滨的一面之交,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但却是一见钟情。
一、循着一部小说的足迹走到“老道外”
我是从上世纪风靡一时的广播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开始知道美丽的哈尔滨,王刚绘声绘色讲述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云诡波谲,多头纷杂的情势下,我党带领哈尔滨市民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奋起抗敌的故事,那时我刚好上初中,每天吃完晚饭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音机收听王刚的小说连播,在刀光剑影,陷阱密布中,地下党巧妙周旋于错综复杂的局势中,各色人物交织其中,有流亡的俄国贵族,生意场上狡黠的犹太人,崇尚中国文化的日本浪人,这是怎样的一所大都会,夜幕下的哈尔滨,歌舞升平,暗流涌动,王刚的讲述剥开一层层神秘的面纱,引人入胜,夜幕下的哈尔滨给我留下了刺激惊险,于是便有了亲自去探索的想法,在空寂无人的老道外大街上走过,幻想成为突然杀出的英雄,一声枪响敌人应声倒下,少年的我,因王刚讲述的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而着迷于这座英雄的城市。
来到哈尔滨第一个想去的地方,就是号称中华巴洛克的老道外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我是在夜幕掩护下去探访的,这是要体验夜幕下的哈尔滨,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沿街两旁全部是巴洛克建筑风格的欧式建筑,豪华奢侈又充满了浪漫色彩,造型独特与传统建筑格格不入,给人以恢弘气势的感觉,但其中也不乏中国建筑元素,四合院式的设计风格就是例证,在上世纪初,这里曾经聚集了三十三个国家的十九万侨民,十九个国家在这里设立了领事馆,摩肩接踵的人群中,金发碧眼的贵妇人和身着短衣短衫的黄包车夫飞驰街头,让这座城市的夜色流动起来,在临街的二楼包厢里,美女怀抱,美酒飘香,觥筹交错中一场诡秘的交易正在进行,昏暗的路灯下,身穿便衣的行人,腰间不经意露出短枪,跟踪与反跟踪,是我党地下工作者必备的技巧,夜幕下的哈尔滨刀光剑影四处杀机,有多少仁人志士在苦苦摸索着前进的方向,不论前方是乌云密布还是电闪雷鸣,那晚我走过这条阴森恐怖的老道外,在一个拐弯处,一个写着“靖宇街”的路标,在月缺星稀的夜色下,矗立在眼前,一种崇敬和怀念之情油然而生,不由地停住了脚步,在抗日的岁月里,有秘密战线的地下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与敌人周旋,也有战斗在黑山恶水间的抗联战士,以身殉国,这座英雄的城市,没有忘记他们,一座座丰碑屹立在天地之间,闪耀着光辉,激励着后人,在夜色笼罩下,被历史遗弃的老街巷,是西方殖民建筑留下的缩影,各式西方建筑罗列其中,不再有当年的风光和闪耀,经历过多灾多难的人们,懂得珍惜今天的生活,少时王刚讲述的夜幕下的哈尔滨,我追求的是打打杀杀的刺激,亲临其境,才恍然大悟,夜幕下的哈尔滨是黎明前的黑暗,是这座英雄的城市在沉默中暴发的前夜。
二、一首老情歌唱红了“太阳岛”
“太阳岛上,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带着垂钓的鱼杆,带着露营的帐篷,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郑绪岚演唱的“太阳岛上”风靡全国,正如歌声唱到的那样“太阳岛上,幸福的热望在青年心头燃烧,甜蜜的喜悦挂在姑娘眉梢,带着真挚的爱情,带着美好的理想,我们来到太阳岛上...”
沿着中央大街走到防洪纪念塔,松花江对岸就是太阳岛,到对岸有三个选择,陆路、水运、缆车,我是乘坐空中缆车直达的,在空中俯瞰松花江,江面宽阔,波浪不惊,披着彩带的游船,来回穿梭,跨江大桥上车辆鱼贯而行,恰逢金秋十月,被花团簇拥,森林怀抱的太阳岛,散发着秋色秋韵,与如约而至的人们交织如云,与一个缆车里的两位小情侣交谈,原来也是从外地慕名而来的,是女孩的妈妈安排这对新婚情侣,一定要来太阳岛一游,妈妈说“太阳岛”是她心中的爱情圣地,自己的愿望只能寄托在女儿身上,八十年代风靡全国的爱情歌曲“太阳岛上”,是那个年代年轻人的向往,作为八十年代新一辈的我,循着歌声,在太阳岛上寻找逝去的时光,当年哈尔滨的年轻人每逢周末,在太阳岛上自发地举办歌舞晚会,俊男美女伴随着优美的歌声,翩翩起舞,在昔日外国人的乐园,尽享幸福快乐的生活,在刚刚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这是开了先河,毕竟经历了漫长的闭关锁国,是要有人创出一条开放的路子,历史选择了哈尔滨,也是有历史渊源的。
一首风靡全国的八十年代的歌曲,出自哈尔滨事出有因,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哈尔滨就有远东维也纳之称,流亡哈尔滨的俄国皇室贵族,失业的宫廷艺人纷至沓来,西方音乐团队如雨后春笋,在这片依山傍水风光秀丽的城市落地,俄国贵族在逃难地,享受着纸醉金迷、夜夜笙歌的日子,来之西方的音乐家,纷纷前来举办音乐会,带动了哈尔滨浓郁的艺术氛围,音乐课被列为当时哈尔滨中小学的必选课程,年轻的准妈妈,怀胎时给孩子上的第一课,就是光顾音乐会接受音乐洗礼,让孩子成为一名音乐家,是家庭梦想,上了年纪的哈尔滨人,男人会弹,女人会唱,这种传承至今,产生一鸣惊人的歌曲,也不足为奇了。国内历史最悠久的的城市音乐节,创办自年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延续至今,成为有影响性的国际音乐节。年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都”称号,是国内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在这片到处流淌着音乐气息的热土上,涌现出金铁霖、李双江、刘家昌、孙悦等中国著名歌唱家,也是顺水推舟之便了,中国音乐之乡南有鼓浪屿,北有太阳岛,是两颗闪耀的双星。
太阳岛也称天鹅岛,每年秋末来之西伯利亚的白天鹅选择在这里过冬,岛上水草茂盛,是鸟类冬季理想的栖息地,在吃饱喝足之后,白天鹅开始求偶成家,岛上成群结队的白天鹅情侣,展翅戏水,万般恩爱,因此有人把婚礼选择在太阳岛,太阳岛又有了爱情岛的雅号,导游说,新娘白色的婚纱原先是用白天鹅的白羽毛制作的,情侣做出的心型的手势,也是模仿了白天鹅情侣两颈相交的动作,太阳岛上美丽的景色,白天鹅的爱情故事,让“太阳岛上”,这首爱情歌曲得以经典流传。
三、中央大街上的“哈尔滨女郎”
每年都有非官方机构发布中国美女排行榜,哈尔滨名列榜首已成当然,并且没有异议地被大家认可,相信国人的审美观是没有偏差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位于松嫩平原的哈尔滨,北接小兴安岭,松花江穿城向东而过,森林茂密,水系发达,形成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哈尔滨音译就是平坦的草原,是金、清两代王朝发祥地,也充分体现了天子脚下有沃土粮仓的大略,生长在这片土地的人们,自然有着天然脱俗的不凡相貌和气质,在前几年风行的选美大赛中,哈尔滨美女几乎成为霸主,令人惊艳。
到哈尔滨看美女,中央大街是打卡地,中央大街作为百年老街,始建于年,街道两旁包罗了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风格的西式建筑71栋,有远东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走在中央大街上,满目异域风情,仿佛置身于欧洲小镇,俄式餐厅、法国咖啡屋比比皆是,不时有悦耳的轻音乐从临街的二楼窗户飘出,不由自主把人带入浪漫的境界。
我是下午三点步入中央大街的,正是下午茶时刻,刚才还冷冷清清的大街上,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人们从米的东西方向,一下子涌进来,气质优雅、相貌出众、英气逼人的哈尔滨女郎,让你目不暇接,去过重庆看美女,重庆美女习惯在晚上聚众出现,解放碑是邂逅重庆美女的打卡地,炎热潮湿的重庆,美女白天是不出门的,当夜晚凉风初起的时候,解放碑写字楼里的美女白领,才会出现在周边的酒肆咖啡馆里,在哈尔滨却是另外一种情景,受西方文化影响,下午茶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美女们纷纷出笼,高挑的身材,有致的曲线,精致的衣服,把中央大街打造成了一个流动的T台,不少国内导演深谙其因,中央大街成了星探的选秀场,哈尔滨冰火两重天的气候,养成了哈尔滨女郎的双重性格,热情与奔放,冷艳与高傲,哈尔滨女郎是这座城市的名片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到中央大街不光临Russian大公馆俄式西餐厅,就无法体味这座连接欧亚大陆枢纽城市的百年滋味,闻名遐迩的哈尔滨红肠,就是改良后的俄国猪肉肠,可见俄国美食对这座城市的影响,作为一个饮食口味偏重的国家,对各种美食的加工多以烤、熏、腌为特色,一位俄国姑娘用不太纯正的中文,向我推荐了罐焖牛肉、软煎马哈鱼、鱼子沙拉、俄国红菜汤,最后点了一杯苏格兰威士忌,在等待上菜的时候,开始观察起有着俄罗斯装饰风格的餐厅,圆形的拱顶上有俄国风格的绘画,是俄罗斯神话里的少女,在百花院里手里捧着花瓶,脸上荡漾着青春秀丽的笑容,餐厅四壁悬挂着俄罗斯名画,置身其中,好像是在美术博物馆,边享受美食,边欣赏美画,身边还有美丽的哈尔滨女郎的笑声,感觉这个惬意的下午茶时间很短,餐后,点了一杯俄罗斯老酸奶,慢慢回味,品尝到其中的酸甜芳香,走出餐厅,闪烁的招牌上,一行霓虹字格外醒目,“百年餐厅,百年滋味”,中央大街就是哈尔滨历史的缩影。
四、圣.索菲亚教堂见证了欧亚文化的融会贯通
到过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的游人,大多要拍一张在教堂前与鸽子的合影,它们的活动半径就是教堂的方圆,导游说,小白鸽从出生那天起,就紧跟着母亲飞翔盘旋,固定的时间起飞,固定的路线飞行,当教堂的乐钟敲响的时刻,就是它们从塔顶呼啸盘旋的时刻,仿佛是提醒人们祷告的时间到了,因此,被信徒们亲切地称为护法鸽,当年地下工作者,就是利用鸽哨声作为联系暗号,这就有了和平鸽的由来。
我来到圣.索菲亚教堂,随着人流拾级而上,进入彩色玻璃装饰的大门,来到教堂大厅,一下子被高53米的穹顶惊艳了,穹顶上的多菱玻璃,被阳光照耀出五颜六色的光彩,投射在墙壁上,瞬间有了神秘莫测的气氛,投影随太阳的移动,形成不断变化的图案,色彩也淡浓相间,据说,当年圣.索菲亚教堂的建筑设计师,也是一位兼学百科的科学家,他把物理投影原理和光线位移原理结合起来,通过精确计算,确定穹顶每块玻璃的角度和位置,当上午十点时,穹顶上玻璃的聚光正好投射到墙面上的耶稣画像,在画像四周形成金光万照的景象,信徒们会停下手中的事情,默默祈祷,此时圣.索菲亚教堂的七座乐钟会同时敲响,发出悦耳的乐阶旋律,响彻全城,远在几十里外都可以听见。
在圣.索菲亚教堂广场上,与广场鸽嬉戏,想起看过的一部前南斯拉夫的二战影片,情报员老钟表匠,为了保护瓦尔特,亲自到萨拉热窝的教堂去与人接头,被埋伏的德军射杀,就在他倒地的时刻,教堂的钟声突然敲响,向这位二战英雄致敬。在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也发生过抗联战士与日寇枪战的情形,当枪声、钟声、鸽声浑然回响在城市的上空,哈尔冰的黎明也悄然而至了。
全球三座圣.索菲亚教堂,其中一座就在哈尔滨,另外两座分别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和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始建于年的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最初是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中东铁路时修建的一座随军教堂,后来经过多次修建,才形成了砖木结构的拜占庭式教堂,是远东最大的东正教堂,绿色的穹顶,红色的砖墙,整个教堂敦实恢弘、大气磅礴,在一个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度,人们在追从着灵魂的召唤,尊重彼此的文化认知,在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广场,迎面而来的长着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女郎,可能就是祖上流亡的俄罗斯皇室贵族的后裔,在街头长椅上稍息的头带小圆帽的老者,可能就是前来怀旧的犹太老人,老道外的一座巴洛克建筑,兴许是他祖上的产业,一对中俄小夫妻路过,中国丈夫推着混血婴儿,说说笑笑从身边走过,听不懂两人的俄语对话,中俄通婚让两国人民的世代友谊,得以传承,从苏联电影里知道“乌拉”是胜利的意思,“哈拉少”是好的意思,到哈尔滨没有喝到正宗的俄罗斯伏特加白酒,留下了遗憾,但哈尔滨是我见到的最具国际化的北方城市,最具包容兼备的城市,不愧有欧亚大陆桥的美誉。
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即将开幕,作为有着得天独厚冬雪自然优势的哈尔滨,是我国冰上运动的体育强市,哈尔滨选手申雪、赵宏博、张会、张虹,都在冬奥会个人项目中,获得冠军,祝福中国冬奥选手在本届北京冬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当年的哈尔滨之行,是在金秋十月,没有看到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冰雕节,带给人的清新爽快、冰晶迷幻的场景,也没有到亚布力滑雪场,享受从高山凌空一跃的刺激,当飞机从哈尔冰上空掠过,夜幕下的哈尔滨,已经万家灯火、户户围炉,再见哈尔滨、再见哈尔滨女郎,一个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城市,是何等的魅力,吸引我写下这篇哈尔滨掠影,我一直搞不清楚,有种欲说还休不识君的感觉,可能是有个心结没有打开吧,这是我与这座城市的一个小秘密,我要为续篇埋下伏笔。
壹点号一枚松子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