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牛
除了代表憨厚、老实的形象
也象征勤恳、务实的态度
古代先民已看到牛的重要
佛教经典中
也用牛做比喻
今天来看看这位放牛娃
是怎么理解“牛”的
01我家的牛“黄牛正埋头吃草,小女孩好奇,去抓住黄牛角。牛条件反射地仰起头,小女孩瞬间被抛起,甩翻在地”。妈呀!好险,幸好地上有花生藤垫底,保住一命。这就是“红孩儿”挑战“牛魔王”的后果。这个童年的“下牛威”历险记,让我后来不得不对我家的大黄牛敬而远之。每次投食都远远地扔给它,牵牛时绳子放得老长。放牛时,它吃它的草,我看我的书,我们俩相忘于山沟、草坡。还好,后来我家又养了一只灰水牛,比黄牛温顺多了。骑在它背上,不仅可以和伙伴切磋棍技,还可以稳稳当当地看书写作业,让我找到些许安慰。牛,那时是我家的顶梁柱,爸妈都特别细心地照顾它。一头牛几千块呀!是生产队几家人合买的,几家生存都得靠它,它也是让我们家致富的功臣。刚出生的小牛很快就会站立,这种能力在动物里比较少见。小牛犊很调皮,总是跑得比我快,一不留神就去偷吃庄稼了。牛也是有感情的,母牛会保护自己的小牛犊,它们一起出行,一起吃草,一起睡觉。牛还会流眼泪,甚至它发现我在看它,还会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去。所谓“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当然牛也是有的。02牛寓美好古时候,牛是十分重要且寓意颇深的牲畜。《周易》中有“服牛乘马,引重致远”。《周易·旅》卦中有“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啕,丧牛于易,凶”,这牛要丢了,可能会导致整个氏族的灭亡,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牛完成使命后,先民又用它的肩胛骨,刻上图文进行占卜。这就是古代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在《南华经》中,《庖丁解牛》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养生的全部奥秘。在四川有个便利,可以看“百牛过江”。蓬安县的嘉陵江上,每年十月左右,上百头牛为了吃上太阳岛的绿草,会集体出动并游过嘉陵江。这样的奇景,也寄托了农人祈求耕牛平安、农业增收的美好愿望。除了江上的“牛”,银河中也有“牛”。北方玄武七宿中的牛宿星官,由六颗星组成。它位于银河的东岸,像两个倒置的三角形,一上一。上面的三角形更大一些,亮一些,这几颗星组成了一个头上有两角,却只有三只足的牛。因此,古人称其为“牵牛”。03牛喻佛乘《法华经·譬喻品》中,大长者为救诸子出离火宅,用羊车、鹿车、牛车等玩具吸引他们。这里大长者喻为佛,诸子喻为众生,火宅喻为三界,而羊车、鹿车和牛车比喻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大白牛则喻为佛乘。
其实,所谓“三车”纯属虚构,因为孩子们没有“大白牛”的常识,或无法对其生起信心,于是在火宅内不直说大白牛车,而用羊、鹿、牛这类常见的动物来投其所好。
在《瑜伽师地论中》中,将调御大众的如来称为“人中牛王”。著名的大足石刻中,有一幅超长的《牧牛图》画卷。整龛造像共十二组,从未牧、初调、受制、回首到驯服、无碍、任运,再到相忘、独照、双忘、禅定、心月图,显示了修行者“卑以自牧”的全部过程,也是我调服自心的最初学处。
如今,我家已不养牛了,我也不用放牛了。但我却还时常想起,坐在田边地坎玩泥巴的样子,老爸一手握犁把手,一手举鞭子,嘴里还不时发出“嘿、咻”的指令;那强壮的黄牛,在前头不紧不慢地走着......
这样生动的农耕画面,再也看不到了。而我家的牛,陪我度过的不仅是童年,更在陪伴我理解生命中不同的“牛”。
文字飞天图片
资料美编
妙知编辑
巍然往期推荐雨水,落下与生长皆是自然清肠、去油,素食关东煮,来一个?新春探秘!文殊院最神秘的堂口“禅堂”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