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王鑫鑫
“医院报告有初筛阳性病例,需要迅速处置!”2月22日凌晨点多,还在睡梦中的李玉华被接线同事的一句话瞬间惊醒,他是市北区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主任,当晚,他作为2小时的当值应急队中的一员驻守单位,时刻准备着迎接突发情况,心里的弦紧绷着,不敢有丝毫懈怠。听完同事的报告,他的心里“咯噔”一下,一下子睡意全无。他接着拿起电话,拨通了市北区疾控中心主任惠建文的电话。于是,本土疫情处置的应急响应一键启动,一次与时间的赛跑就此展开,一场与病毒的战疫就此打响!
快速!从接报到见到确诊病例,不足半小时
疫情发生后,首要任务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作为最先接到阳性病例报告的人,李玉华在得到领导的指示后,火速集结另外两名应急处置队员李丹丹和臧坤,三个人临时组成第一批应急处置队,在最短的时间内,携带着事先准备好的应急处置箱,赶赴阳性病例当时所在的青建太阳岛小区。到达现场的时间是5:15,也就是说,从接到报告到达到现场,他们只用了不到半小时。一路上,李玉华也是不停地接打电话,一方面需要获悉阳性病例详细的位置,告知她需要注意的事项;另一方面,中心传染病首席专家、传防科主任王霞建临时建立了一个疫情分析研判的 按照防疫要求,三人在做好防护后,敲开了患者的家门,在保持安全距离的前提下,一次门里门外面对面的“长谈”就此展开。
顺利!见到患者的第一面是冷静沉着,除了口干没有其他症状
“开门后见到阳性病例的第一面,给人的印象是冷静和沉着,没有我们预想中的焦虑与不安,询问她有什么症状,她说只是有点口干,其他并无不适。”李玉华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作为市北区疾控中心的一名“老兵”,他参与了多起确诊病例的现场处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当见到该确诊病例时,他的表现也必须是镇定自若,不能有畏惧和退缩,也不能有怨言和顾虑,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用最专业的水准开展采样和流调工作。尤其是该确诊病例的冷静表现,让接下来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臧坤负责采集鼻咽拭子和痰等样本,李玉华和李丹丹负责流调。流调,是此次任务中的重中之重,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梳理出患者的基本核心信息,包含主要行程场所和高风险密切接触者等。李玉华借鉴以往的流调经验,以患者的行动时间轴展开详细询问。
“你乘坐哪个航班回青岛的?几点出发?几点落地?座位号是?”“抵青后第一个去的地方是哪儿?乘坐的什么交通工具?”“几点打上的网约车?车牌号是?司机的姓名和电话是?”“回家后见了哪些人?他们的基本信息分别是什么?”……李玉华一边问,李丹丹一边拿着纸笔记录患者所回答的信息,李玉华还同时用手机敲下这些信息,一条接一条地发送到路上新建的那个疫情分析研判群聊里。
“查核酸时,医院?到医院时是几点?”“自己去得还是有他人陪同?”“外出时戴口罩了吗?”李玉华想不到的问题,一旁的李丹丹会及时进行补充,二人刨根问底,抽丝剥茧,唯恐漏掉任何一个细节。
高效!确诊病例全程配合流调,2小时完成信息梳理
“需要给患者点赞的是,虽然我们问的问题又细又多,甚至涉及很多个人隐私,但对方全程密切配合,没有一句怨言,全都毫无保留地告知。”李玉华回忆到,许多信息的核查需要来回翻找手机,比如查阅打车软件,查阅订票信息,只要他们问到的,对方都不厌其烦地配合查找。问答期间,对方的手机不断有电话打进来,是其他部门在调查信息,她也都耐心地一一回答,情绪极其稳定。
李玉华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息是,他们在流调时了解到,患者回青后,无论是回家还是去工作室,医院,都未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全部采用“点对点”的通行方式,极大程度上减少了与其他人的接触,降低了疫情扩散的几率。“患者的这种自觉和素养值得我们点赞。”他说。
得益于患者的高度配合,流调工作高效推进,有效信息陆续浮出水面。李丹丹认真地记录着,李玉华也不停地向群里汇报着。现场的3个人在前面冲锋陷阵,后方却有一大支队伍协同配合。群聊里的相关领导和同事保持高度警戒,仔细阅读着每一条信息,给出及时的回复和处置。
“信息已掌握,这就部署,立刻分头行动。”“收到!我马上安排应急处置队员前往万科紫台。”“我正在往单位赶了,预计5分钟到达,我再开快点。”“已经通知司机了,他们也正在赶来的路上”……市北区疾控中心主任惠建文和副主任王春辉在群里紧急部署,同事们积极响应,快速行动。
流调也是一场与病毒的时间争夺战,随着一分一秒的流逝,天渐渐亮了,7点10左右,终于完成了患者基本核心信息(含主要行程场所和高风险密切接触者)的梳理。门外全程站立2个小时不停地询问,此时,李玉华的嘴巴干得开始起皮了,他很想喝口水润润嘴巴和嗓子,但是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去执行,他和同事们顾不上吃饭喝水,又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个任务点,待忙完手头的工作赶回单位时已经是下午1点。接下来的两天一夜他都没有回过家,吃住在单位,加班加点摸排,两个女儿打来电话说想爸爸了,还嘱咐他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女儿们的关心让忙得晕头转向的李玉华感动不已,似乎变得更加有干劲了。
李玉华三人作为第一批到达现场的应急处置队员完成采样和流调后,紧接着第二批人员到位进行消杀封控,患者的居住场所里的茶几沙发,马桶门把手,喝水的杯子等都是消杀的对象,居住场所所在的楼层乃至整个楼座也不能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从接报到抵达现场,从采样到流调到消杀,针对该确诊病例的应急处置,快速、专业、高效,体现出了青岛速度、青岛温度和青岛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601.html